http://dzb.zxnews.net/Img/2019/5/pc2019051906ee7f42ad3549c9a1e7d4f9c5485797.jpg
荆门晚报记者 李天学 洋梓镇洋梓村“丁家大堰”以前是臭水沟和垃圾填埋场,经过3个多月的改造,现在旧貌换新颜,原址建起了楚敖
http://b.zxnews.net/content/2019-05/18/000320.html

等待处理…

洋梓镇“龙须沟”变身乡村明珠

2019/5/19

荆门晚报记者 李天学

洋梓镇洋梓村“丁家大堰”以前是臭水沟和垃圾填埋场,经过3个多月的改造,现在旧貌换新颜,原址建起了楚敖廉政广场和民众休憩公园,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又满足了群众日常通行和休憩需求,还传承了文化底蕴,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所。五一前夕,荆门晚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实地探访。

改造之初:村民多持怀疑态度

10多年前,洋梓镇洋梓村“丁家大堰”的几口堰塘干涸后,附近的村民将生活垃圾倾倒于此,日积月累,这里就变成了臭水沟和垃圾填埋场。改造洋梓村臭水沟及垃圾填埋场,是前几任镇党委书记的心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2018年10月,洋梓村臭水沟及垃圾填埋场改造被纳入2018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得知镇政府要改造此地,村民们起初不以为然,大多数群众甚至持怀疑态度。因项目涉及到拆迁和征地,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部分村民公开质疑:我们把房子拆了给你们腾地,你们到底建得好建不好?

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理解,村支部书记程焕新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臭水沟治理好,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让群众满意。

根据规划,项目涉及到30多户村民拆迁和征地。接下来,村委会一班人全部上阵,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沟通和交流,村民们勉强同意拆房腾地。

“给了我们一个清爽的居住环境。现在想起来,让出七八米围墙真的值!”在建孙叔敖塑像时,要占用村民陈方兰围墙七八米、菜园半亩多地。现在提起此事,正在自家菜地里除草的陈方兰说,当初心里十分不愿意让地,因为她不相信村里能把这个项目建好,认为把地征了无非做做样子,突出一点政绩,没想到不到半年,整个工程全部完工。

采访中,从洋梓镇上买菜回家路过的村民张天雄说:“没有改造前,一下雨污水横流,臭味熏天。现在蚊虫少多了,再也看不到污水到处流了。当初修广场时,占了我140多平方米菜园和猪圈,虽然我个人利益损失了一些,但生存环境改善了,这是为子孙造福的事情,很有意义。”

站在一旁的程焕新接过话头:“涉及到拆迁补偿的30多户村民中,至今还有大多数没有到村里领取补偿款,村民们知道拆迁腾地搞环境改造,是好事,都支持。”

改造设想:环境整治融入文化底蕴

从洋梓村村部自东向西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孙叔敖“史上第一循吏、天下第一水工、荆楚第一能臣”为主题的楚敖广场,广场最北端还搭建了50多平方米的舞台,在广场入口立着一块“三清石”,突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政主旨。

广场四周的草坪上,除种有风景树,还立着12块景观石,石上雕刻着名言警句。广场南端是一尊高大的孙叔敖雕像,雕像基座上有孙叔敖生平、其与洋梓的历史渊源以及其治水、清廉等方面事迹介绍。

步入与楚敖广场一路之隔的梓园,过去的臭水沟已不复存在,现在建成了一条碧水清波的景观河。偶尔,可看到鱼儿在河中游来游去。梓园内立有一面红色英烈纪念墙,纪念钟祥地区第一名共产党员张华烈士和张文津烈士。漫步梓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随行的洋梓镇工会副主席陈国顺,是此次改造项目中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介绍,改造项目中的梓园是洋梓镇2018年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分为楚敖广场和民众休憩公园两大板块。该项目规划投资420万元,于2018年10月动工。对原址上的臭水沟及垃圾填埋场进行彻底改造,拆除周边27处建筑,铺设生活污水管道2.5公里、新修下水道1.5公里,对周边农户(居民)居住区进行了雨污分流和厕改,周边居民有了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环境。

项目于2018年12月基本竣工后,民生功能服务周边118户农户和居民,辐射镇区近1000户居民。建成后的民众休憩公园面积14000多平方米,绿树成荫,碧水清莲,便于休闲游乐;楚敖广场面积5000多平方米,按照多功能规划设计,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也可用作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还可用作广场舞等大型群众集会场地。

改造之后:爱护环境蔚然成风

漫步在河道边宽敞整洁的大道上,看到新栽的树木正发芽,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让人仿佛步入城市里的某个景点、游园。从河道边农户家门口走过,让人感到疑惑的是,集中居住的一长排的村民门口,并没有安放垃圾桶。不远处,两名中年妇女正在河道边拔草,上前攀谈得知,原来这两名妇女看到家门口的河道边长了野草,就主动利用农闲时间义务拔除,以保持河道边良好的环境。当问及每家的生活垃圾怎么处理时,两人回答:大家都是利用晚上出来散步时间,将整理好的垃圾直接送到广场上的垃圾车上,既节约了购买垃圾桶的经济开支,还避免垃圾桶安放在住户门口影响环境卫生,同时还减少了人工费用,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年初,洋梓镇为此设立了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维护广场上日常的清洁卫生。在楚敖广场东面的小卖部里,晚报记者见到了正在收集垃圾的周光付。周光付说,每天一大早,他就开始转运广场上垃圾箱里的生活垃圾。广场建成使用后,虽然晚上在广场的人比较多,但垃圾随地乱扔的现象一天比一天少了。偶尔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将食品外包装随地丢,一般情况下,身旁的大人们发现后会教育孩子将垃圾捡起放到附近的垃圾箱里。

年逾六旬的周光付过去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小卖部10多年,老两口一直靠这个小卖部维持生活。去年10月,为了村里修广场,他拆除了原来的三层小洋楼。村里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安排他管理广场和公厕,顺带经营小卖部。广场建好后,每晚到广场上休闲娱乐的人比较多,小卖部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

嘉宾点评:陈国顺(洋梓镇工会副主席)

洋梓村在短短的 3 个月内,把一个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变成了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休闲漫步的好去处,确实收获了好口碑。

治理前群众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 “呼声高”。多年前,丁家大堰被垃圾和污水包围,滋生了蚊蝇,致使有的村民戴口罩才敢出门,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环境差的危害性,强烈呼吁进行有效治理。

治理中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的“热情高”。群众看到村“两委”公示治理的方案和效果图后,拍手称快,积极建言献策;在将信将疑之中见到了整治项目的正式开工,村民们主动支持,清垃圾、拆违建、改菜园等村干部以往感到很头疼的事情,这次基本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

治理后群众享受优美环境的“兴致高”。亲眼见证并参与了由脏到美的嬗变,群众在休憩散步时心情格外愉悦;部分外出打工的群众春节回家过年,将改造好的美景拍照发到网上,推介家乡风光。

上篇:广告
下篇:“紧急 抢修桥梁”
分享到

© 2019 今日钟祥
ICP备:鄂ICP备2020023045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