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风中漫步,其实就是喜欢它的不羁与自由。
春夏秋冬,四季如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往往熟于使用“东风”“南风”“西风”“北风”这样的词汇来描写春夏秋冬的季节旋律。春日里,“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春风和煦;夏季时,“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田野熏风炙热;秋天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风愁人;冬天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寒风刺骨。风穿越岁月的春华秋实,绽放季节的情思,任那些美丽与哀愁万千风情。
“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所展现的磅礴气势动人心弦。风,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能量,虽然它有时爱发点脾气,来点什么台风、飓风这样的极端,但更多的时候它是荡涤心灵的清风。高高的旗帜,没有风,便没有力度,也没有凝聚与召唤;声声的呐喊,没有风,便没有气势,更没有“闻风丧胆”的震撼。风是自然的伟力,来得猛烈时,它是“武器”,可以“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可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来得温柔时,可能没有一丝的察觉,日久天长,便使坚硬的花岗石风化,原生地貌风蚀。“乘长风破万里浪”,被风拂过,所有的生命都会纵情歌唱。
佳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语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名篇《风赋》,他把“风”进行社会划分:“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雄风起于青萍之末,雌风起于穷巷之间,风有了“阶层”观就揭示了权贵奢靡与平民穷困的阶级对立。宋玉笔下的风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于是人们用“风”言“风”语对社会进行褒贬。风骚、风流、风尘、风俗等,无风无社会;风雅、风韵、风姿、风仪等,无风无人生。人间烟火,气象万千,好一个“风”字了得!只不过最好少用“世风日下”这样沉重的词。
风景,都在路上。泰山万仙楼北侧山路旁有一块摩崖石刻,初看好像是题有“虫二”二字,细看发现“虫”字上面多了一小“撇”,而“二”字平行的两横又一样长。此处可难住了不少游人。揭开这个拆字游戏的谜底,四个字:“风月无边”。“风”和“月”二字的繁体写法省去边框,便是无边了,豁然一亮,风光无限,一览众山小。
虽说风无形,可以无边,但有些“风”我们是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正风肃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好时代就会吹好风。风纪,就是有形的规矩,就是制度的笼子,激浊扬清,清风缕缕。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炫民族风!
有风的日子,一些熟悉的气息如约而至,风中的承诺让心灵鲜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