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才
作者在张集镇农村采访长寿老人
2006年6月,湖北省钟祥市长寿研究会宣布成立,原钟祥市委宣传部部长王运贵当选为会长,我被选为副秘书长。从此,我与长寿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寿研究会创办有自己的刊物《长寿研究》,每月出一期,每期都有“寿星专访”。那时候我刚过五十岁,一天,王会长拿来《钟祥市百岁老人花名册》,交给我一个重要任务——采访钟祥境内的百岁老人。王部长交待我,不要着急,一个一个地写,要写出各个百岁老人不同的特点。
从那时开始,采写百岁老人的故事便成了我的“事业”。记得我采访的第一个百岁老人是冷水镇雷垱村的王翠兰。那时老人家身体很好,虽然一头银发,但红光满面,走路稳健,生活能自理,还能干家务活。她当着我们的面走下台阶,进厨房拿出冰箱里的肉,然后用刀切成一片片。我及时拍了照片,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采访,回来写好之后,发表在《长寿研究》杂志上。
采写长寿老人并不轻松,首先得打电话联系,然后坐公汽或者骑车下乡找人。当时我在钟祥市兰台文学院任写作教师,平时有教学任务,只能利用双休和节假日下乡采访。采访回来之后,一般都是白天上课,晚上写稿,虽然辛苦,但心里乐滋滋的。近几年,我又受钟祥市档案局之聘,为出版《钟祥百岁老人档案》撰写稿件。
从2006年至今,14年过去了,我采写的长寿老人已超过100人。其中百岁老人72个,其余的都是80--99岁的老人。稿件除在《长寿研究》杂志刊登外,还有60多篇在《中国老年报》《长寿》《老年文汇报》《荆门日报》《莫愁湖》杂志等报刊发表。有一部分还编入《华夏寿乡之秘》和《钟祥百岁寿星风采》等丛书之中。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我探索和总结了一下这些老人的长寿经验,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有六个方面。第一是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第二是勤劳爱动,到老不停;第三是不挑食,以素食为主;第四是讲卫生,爱干净;第五是儿孙孝顺,家庭和睦;第六是心胸宽阔,脾气好。他们大部分都是晚上的九点钟以前就睡觉了,早上6点左右起床。他们都爱劳动,哪怕儿孙们反复交待,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做,但他们总是闲不住地找事做,比如扫地、掰花生、摘棉花。他们饮食以自种的米面和蔬菜等绿色食品为主,营养丰富,有利身体健康。儿孙们对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们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百岁老人们几乎都很讲卫生。他们经常洗澡,天天洗脚,卧室收拾得非常整洁,地上干干净净,床上整整齐齐,头发光光亮亮。
长寿老人们各有特点,长寿经验值得探讨和研究。比如有爱洗脚的,有爱梳头(一天甚至梳三次)的,有偏爱某种食物的,有爱睡午觉的,也有爱喝酒的。当然也有因为遗传基因长寿的。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探讨,就是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寿老人的配偶死得早。比如说我的丈母娘就是。我的岳父44岁病逝。而我的丈母娘活到96岁才去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探究,那就是青少年时期过得特别苦的老人容易长寿。比如打过仗、受过超人的苦,甚至得过大病等。冷水镇砂石岭村的一位百岁老人,当过新四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最后活过了百岁;还有石牌镇的一个百岁老人竟生育13胎,其中成活11个孩子,日子虽然过得特别苦,但她依然活到103岁才去世。除此以外,我还采访过夫妻和睦,双双活过百岁的长寿老人。那是客店镇陈湾村的一对长寿夫妇。他们相亲相爱,一辈子没有红过脸,没吵过架。
我想,通过总结推广老人们的长寿经验,大家学习借鉴,注意科学养老,讲究科学养生,将来长寿老人会越来越多。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认为,现在应该改一下了:人活七十很平常,活过八十一大帮,活过九十不再难,活过百岁也无妨。
如今, 80多岁老人骑自行车或做生意,90多岁老人出门旅游很常见;有的百岁老人甚至还可以穿针引线。2018年8月我去朝鲜旅游,与我们同去的有一个钟祥市邮政局退休的老大爷。开始我以为他只有70多岁,后来一聊得知,原来他已经91岁了。我说:“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到朝鲜旅游呢?”他说:“因为我是志愿军战士,我曾在这里战斗近三年,我要再回来看看。”
采写长寿老人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领略了众多的寿星风采,还学到了难得的养生长寿的经验,也为钟祥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长寿之乡”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今年正值花甲,得益于长寿老人们的长寿经验,我现在生活充实,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以后,我将继续采写长寿老人,同时准备将采写的长寿老人编撰成书,不断向人们推广长寿经验,让更多的人健康长寿。这是我晚年最大的心愿,我将一直这样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