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zxnews.net/Img/2020/10/20201016de8881e872cf4798b57850d47d7d9700.jpg
记者 李璐 蔡梦竹 走进钟祥市阳春台东三巷2号杨彧老人家里,书房里挂满的字画、摆放的乐器、篆刻的印章,让人很难将眼前这位文
http://b.zxnews.net/content/2020-10/16/004276.html

等待处理…

杨彧:精忠报国酬壮志 名利于我如浮云

2020/10/16

记者 李璐 蔡梦竹

走进钟祥市阳春台东三巷2号杨彧老人家里,书房里挂满的字画、摆放的乐器、篆刻的印章,让人很难将眼前这位文质彬彬、多才多艺的老人,与经历过进军大西南、入朝作战的老战士联系在一起。

杨彧老人离休前,曾在原钟祥师范学校当音乐老师。谈起在战争中获得的众多荣誉和奖章,杨彧说:“能为国家做点事,我就很高兴,从没想过什么荣誉。”

保家卫国入朝

杨彧1929年11月出生于河南伊川沙园村,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文工团团员,主要负责音乐创作和器乐演奏。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9月,杨彧被十六军军部挑选,成为“火线鼓动队”25位成员之一,随部队第一次入朝参战,担负战地宣传发动工作。到达朝鲜集结地东海岸后,“火线鼓动队”立刻深入到海防备战工程工地开展宣传活动,当时的口号是“一心一意为战士服务”“不留一处空白”。杨彧和队员们不分昼夜、冒着雨雪风霜,走进指挥所、钻进坑道、跳入战壕、越过溪流、爬上山颠、走进哨位……只要有战士的地方,大家都会去。

杨彧回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除了文艺演出之外,我们就想方设法鼓舞士气,行军时在最困难的位置设立鼓动棚,大家坚守位置,等战士们来了,我们就现场编些‘同志不简单,肩上挑着两座山’‘这个同志真正好,背着背包往前跑’等顺口溜,激励大家的斗志,战士们劲头上来了,行军速度也更快了。”

二次入朝遇险

杨彧随“火线鼓动队”在朝鲜战场前后奔波了3个多月,1952年初完成任务回国。当年12月,杨彧接到命令,夜乘闷罐车,二次入朝执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战备”任务。

当时夜幕降临,杨彧和战友们正在介川车站集结,准备依次登上火车。“我们刚刚集中到车站,防空枪声就打响了,说明敌人的飞机马上就要来了,大家都很快地上车。火车刚开出站,空袭炸弹就丢下来了,火车最后一节车厢被炸掉,幸亏装载的只是石灰,要不然伤亡就大了……”杨彧说。

战场上遇到险情是常态。当时的朝鲜战场分不出前线和后方。白天,天上的飞机呼啸声不绝于耳。投弹轰炸,机枪扫射,山上的松树、柏树和荒草到处燃烧,一片火海;夜晚,照明弹长时间悬挂空中,敌机也时不时地飞掠而过。杨彧说:“那时候,战士们一心想的就是该行军就行军、该打仗就打仗。刚入朝时,心里面还有点小震动,但真正深入到朝鲜战场后,我们都不害怕,大家来朝鲜就是来打仗的,来参加战斗的,有什么害怕的,害怕什么呢?既然去了,肯定就有信心打赢。”

战场收获良多

第二次入朝两年多时间里,杨彧在战场上历经了无数次地枪林弹雨,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慰问演出,深入前沿阵地采访,帮助朝鲜百姓重建家园……这些都为他的文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朝鲜战场上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极大激发了杨彧的艺术创作灵感和激情。他先后创作了歌曲《战斗里成长》《翻身小唱》《北方的国境线上》,歌剧《军民团结守海防》《志愿军与阿玛尼》等,这些文艺作品在前方、后方广泛演出,给志愿军将士们极大激励,发挥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

1955年,杨彧光荣复员,先后在钟祥中学、钟祥县第二中学、钟祥县文化馆、钟祥县石牌高中、钟祥师范学校等单位工作,至1986年离休。

离休后,杨彧仍发挥余热,参加文史学术研究,为保护钟祥文化遗产而努力。如今91岁高龄的他,常常创作各种书画、盆雕、趣石,家里到处贴满老人书写的对联、诗词,小院里处处别有洞天,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解放军带我打敌军,千军万马向前进,咱们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解放全国人民……”

采访结束离开时,杨彧老人兴致勃勃地给前来串门的邻居们,唱起了当年的行军歌……。

上篇: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
下篇:宋承书:“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人”
分享到

© 2019 今日钟祥
ICP备:鄂ICP备2020023045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