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zxnews.net/Img/2020/11/pc2020112757a1c6e08e41475faee2195459d00185.jpg
荆门日报记者 程兴国 安帮友 邓琼 阅读提示:钟祥市东桥镇三星村位于大洪山腹地,曾因交通不便、贫困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
http://b.zxnews.net/content/2020-11/27/005457.html

等待处理…

三星村的脱贫“蜜”诀

2020/11/27

荆门日报记者 程兴国 安帮友 邓琼

阅读提示:钟祥市东桥镇三星村位于大洪山腹地,曾因交通不便、贫困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钟祥市委宣传部驻三星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寻找到脱贫“蜜”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蜂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鹰子崖土蜂蜜”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甜。

在百度地图上搜索“钟祥市东桥镇三星村”,红色的目标圈静卧在一片深绿色的沟壑中,“三官尖”“白儿尖”“野儿尖”“田家尖”一众山峰环绕着它。

迎着纷飞的秋雨,记者驱车前往。离开县道,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光伏路灯一路领行。车外山峦流雾、密林静谧,野菊红叶相映成趣。

“现在进村容易了,5年前我们进村的时候可吃了不少灰哩!”钟祥市委宣传部驻三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袁付杰一边和记者握手,一边回忆第一天进村的情形——2015年8月,他和队员踩着泥巴路,硬是步行了近5公里才找到村支部。

三星村,距钟祥市区约40公里,地处钟祥市东桥镇东北部大洪山腹地,版图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62亩、山林面积12000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102户、410人。因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102户中有38户贫困户。

“三星村贫困,过去主要是因为处于山地,水资源匮乏,遇到天旱年景村民吃水都是排着队从几公里外找泉水,灌溉也是依赖附近的马达泉,一到农忙用水期就和周边村扯皮。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电压不稳,电机带不动,仅有的几台抽水机成了摆设。道路条件也差,进出不方便,2014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袁付杰领着记者一边走一边介绍。

2015年8月,钟祥市委宣传部驻三星村扶贫工作队进驻。通过驻村工作队帮扶鼓励和自筹资金,村内陆续打了70多眼深水井,再经过改电增压,通过深井抽水基本解决了全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问题。2019年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管接入农户家中。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贫困户出行难问题,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重修并拓宽刷黑破损的5公里通村公路,新建11公里通组水泥路,架起了106盏光伏路灯,实现全村通组公路全覆盖。

三星村的传统产业是水稻种植,一年两季,贫困户勤扒苦做,从年头忙到年尾,虽然国家粮食政策很优惠,但一年仍然挣不了多少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怎样把绿山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考察过种香菇、种果树等项目,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资金和人力等因素限制,都不适宜在当地规模发展。

2018年初,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学习外地山区养蜂成功经验后发现,养殖中华蜜蜂(俗称“中蜂”)工作强度小,投资少,回报快,不与农业争耕地,不与农作物争肥料,不与养殖业争粮食,还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环保生态。而三星村有着养殖中蜂得天独厚的条件,山林面积大,有槐树和荆条的林地很多,蜜源丰富,并且不少村民都有养殖中蜂的习惯,只是缺乏养殖技术,养蜂规模小效益差,尽管蜂蜜收购价格可观,但村民们收获的蜂蜜多留下自家食用,鲜有出售。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蜂产业,将中蜂养殖作为三星村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植。2018年,苏洪祥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带头养殖了20群中蜂。

为了提供技术支撑,钟祥市委宣传部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选派了一名有着三代养殖中蜂历史、养殖经验丰富的职工杨大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全力指导村民养蜂。

尽管不少村民有养蜂的习惯,可中蜂养殖产业在三星村推广之初就遇到了困难。

过去村民们养殖的都是野生蜜蜂,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养蜂完全是靠自家的运气,是望天收的行当。一些群众和贫困户更认为,“养蜂收入没有种水稻稳定,挣不了多少钱,被蜂蜇了还活受罪!”

要消除群众的顾虑,用身边的实例示范才行。

2018年4月,杨大金从老家搬来四群中蜂作示范养殖,全面推行活框养殖新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养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知养蜂积极分子参与。一个月后,开展蜂蜜公开采收现场观摩会,经现场称重,4群中蜂一月共采收蜂蜜36斤,一群一月单产达到9斤。

“一个月产量比我们养一年都多!”现场的村民们把秤看了一遍又一遍。

“土蜂蜜上门收购价是80元一斤,按照这个技术养蜂,一群中蜂年可采收蜂蜜40斤,收入超过3000元。如果养10群蜂,就是3万元!”这个经济账让整个小山村炸了锅!

闻“蜂”而动,村民养蜂热情空前高涨。

蜂箱做起来,蜂种引进来,培训班开起来,技术资料看起来,技术指导请进家来——中蜂养殖在全村迅速铺开,养殖户和蜂群规模“突飞猛进”。

2组贫困户李洲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养蜂。他在山田边意外收获了一群野中蜂后,开始专心学习养殖技术。2019年春季,他从外地买回4群蜂,又从村里的鹰子崖收获15群野中蜂。经过精心侍弄,这些“小精灵”到今年已繁衍到50群。

“今年应该能收600斤蜜。5月份,我看蜂群价格不错,还卖了15群蜂出去,一群600元。”李洲揭开自家蜂箱给记者看,笑得腼腆。

“我自己也有50群蜂。”苏洪祥介绍,“过去我们村是将蜂群买进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卖出去了!今年村里养殖户已向外卖了100多群蜂。蜂农不仅能赚‘蜜钱’,还能赚‘蜂钱’。”

“我想劝儿子快成家,回来搞好家里的产业!”说起养蜂,2组村民李庆新笑得爽朗。这几年来他家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养有30多群中蜂,种有3000多筒香菇和20多亩水旱田,家里一年纯收入在4万元左右,“只要勤劳肯干,不愁生活不富裕。”

李庆新劝回儿子之前,耳闻目睹了家乡中蜂产业“蜂”起云涌。85后村民刘天英去年底就放弃打工生活,回家当起“蜂匠”。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养蜂加种地,两项收入5万多元,“现在不用四处奔波去打工,在家能陪老人也能照顾孩子读书,挺好的!”

这几年,三星村像刘天英一样返乡养蜂的中青年有12人,其中两人被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

蜂产业让三星村村民尝到了甜头,在村“两委”引导下,三星村已成立钟祥市鹰子岩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鹰子崖土蜂蜜”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带动全村72户从事养蜂,占总户数的70%。

“现在全村蜂群数量有1150群,全村农户从中蜂养殖中户均增收9000元。今年,光我们工作队就帮助销售了蜂蜜将近1000斤。”袁付杰介绍。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带动更多贫困户扩大中蜂养殖规模,今年村集体又筹措资金4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集中蜂养殖示范、观光于一体的养殖基地。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合作社和扶贫车间平台,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包装、质量跟踪、市场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基地还以吸收贫困户务工、蜂群托管等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争取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有机统一,村集体、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共赢。

“好!好!蜂蜜4斤装一提,定5提,一共20斤,我带回城里你付款。”记者采访尾声,袁付杰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上篇:没有了
下篇:应急演练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分享到

© 2019 今日钟祥
ICP备:鄂ICP备2020023045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