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第33个爱国卫生月。提升全民健康,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手册》内容,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切实增强公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1、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公民是自已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同时,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
每个人都要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正确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注重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餐桌文明,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2、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会传播疾病。因此,不要随地吐痰,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乱扔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整洁美观,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还会滋生蚊蝇,招引老鼠、蟑螂,导致疾病传播。因此,不能乱丢垃圾,应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对于已实施垃圾分类地区,应按要求分类投放。
3、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
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烟草烟雾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完全禁烟是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有效措施。
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筑物或室内,采取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安装空气净化或通风设备等措施,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不吸烟者的危害。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他人特别是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最终做到不吸烟。
4、少聚集,隔一米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发生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安全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
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建议在旅游景区、商场、餐厅、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设置文明排队的地面指引标识和宣传标语,引导公众保持社交安全距离、自觉有序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