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zxnews.net/Img/2021/5/2021050844b8481823fe402698482ab2c212447a.jpg
□ 朱湘山 李家台村远眺 黄绍庆 摄 一 山影逶迤,天际一抹黛色,似有万马奔腾之状。 登上水库大坝,风就迎面扑来,远水悠悠
http://b.zxnews.net/content/2021-05/08/006077.html

等待处理…

芳草碧连天

2021/5/8

□ 朱湘山

李家台村远眺 黄绍庆 摄

山影逶迤,天际一抹黛色,似有万马奔腾之状。

登上水库大坝,风就迎面扑来,远水悠悠,倒映出绿水青山下的田园。极目眺望,四野空濛。丛林深处,几处红瓦粉墙在阳光下时隐时现,间或几声犬吠,衬出一种旷远的苍凉。

这就是李家台所处的南山地区。

时值初夏,四处阒然无声,只有脚步踩在落叶上的絮响。

走在李家台水库的大坝上,置身旷野,眼前是原始的阡陌和离披的青草,昔日的红色故土就在俯仰之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山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有一次双抢农忙假期,偶然从当地群众口中了解到:一九四三年农历冬月初五,在附近山岗上,五名受伤的新四军战士,被国民党反动武装残酷杀害。静寂松林间,掩藏着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循着乡亲们的指引,我找到了当年的新四军烈士牺牲的地方。

那里岩石裸露,衰草连绵,一条无声的小河静静从山脚流过。浩荡的山风顺着河道,扑面而来又呼啸而去。岁月风雨,湮没了最初的埋骨之地,眼前早已无处可辨。

久久徘徊在那片土地上,我看着阳光穿过松林,映向脚下的落叶,山风轻轻从耳边掠过,瞬间想到明代张溥所写的《五人墓碑记》,也是五人,均有英勇事迹,不由自主地诵读起其中一句“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我为英雄魂归无处泪流满面。

回到学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和同事带着班上的学生,含泪在英雄牺牲的原址——李家台村张家坡筑起五座坟墓。我们对着群山呐喊,召唤烈士的英灵;我们向着青松垂泪,祈祷英雄的归来。为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个地方,我们竖起纪念牌,牌上镌刻十四个大字:

血沃青山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从此,一段血染的悲壮历史有了文字记载,新四军五烈士的故事在后人的心中铭刻珍藏。

时逢今年建党一百周年,当我再次打捞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回顾先烈们血与火交织的英勇事迹,仍会抑制不住灵魂的颤动,仿佛赤足走进寒霜盖地铺满黄叶的松林,眼前就是峥嵘岁月。

南山不是一座山,是绵亘于京山钟祥之间方圆数百里的逶迤丛岭。李家台村地处南山腹地,原本就是中共钟祥县委机关的所在地,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最早的南山根据地,这里山水相连,林深草密,冈峦纵横,是理想的隐蔽地带和游击战场。

在这里,村村湾湾有民兵,家家都有新四军,户户都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朝宿南山暮北山/京钟道上夜行艰/匆匆来去缘何事/战罢倭兵战蒋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新四军披肝沥胆,浴血奋战,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游击健儿神出鬼没、舍生忘死,留下无数杀敌报国、捍卫家园的浓墨重彩。李先念、陈少敏、彭刚、谢威、饶毓卿、卢祥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带领新四军和地方武装浴血于山川大地,奔走于丛山密林,以热血男儿之躯抗击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武装,写下无数撼人心魄的诗章。

一九四三年六月,南风卷起金色的稻浪,点缀在郁郁葱葱的山林怀抱。风拂过,点燃农民丰收的渴望。驰骋在鄂豫皖战场的李先念司令员和政委陈少敏在京钟县领导人的陪同下,走进南山革命根据地的九里回族乡李家台村,陡峭险峻的南山,吸引着司令员的目光,这是他第五次深入钟祥南山腹地。

独具慧眼的司令员看到:李家台处在大洪山南支余脉、京钟南山根据地中心,东衔高山,西挽襄河,山深林茂,易守难攻,是有效阻止日军进剿的天然屏障。这里南有汉宜公路,北有京钟大道,交通便利,是对敌斗争的西南前沿。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活动多年的共产党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即决定:新四军五师野战医院和“七七报社”(后改名为长江日报)迁址李家台。

六月下旬,野战医院和“七七报社”迁址成功,医院选址在李家台村杨家湾的山坡上,报社隐蔽在迂回曲折的山里农家。

战争说到底,是个体生命的搏击,更是民族精神的聚合与较量。每一场生生死死的考验,都彰显出生命意志的质量。有的人义无反顾,有的人在生死考验面前选择了动摇。

一九四三年冬月初四黄昏,李家台五师野战医院工作人员沈某外出执行任务,思乡心切的沈某悄悄回家探望,不料行踪泄露,被当地反动武装发现被俘,严刑拷打之下,他供出了医院和报社住址。由沈某带路,盘踞在钟祥县城的国民党反动武装立即向李家台村扑来。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医院和报社接到密报后,连夜火速转移了伤员与印刷设备,重伤在身的新四军周排长协同指挥,将五十多名新四军伤员与印刷设备隐藏到安全地带。

冬月初五凌晨,400多名国民党反动武装疯狂包围了李家台。医院、报社已是人去室空,因转移时间仓促而藏在李家台附近的周排长等五位伤员在叛徒的欺骗下不幸落入敌手。

凶残的敌人试图从伤员口中获取有关医院、报社的去向,极尽引诱威逼之能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五位英雄任凭严刑拷打,依然严守秘密,宁死不屈。当惨无人道的匪徒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和石磨,勇士的鲜血染红了冬日的山岗,战友的秘密、野战医院的去向、报社的地址连同他们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五颗最终冷却的心脏里,留在再也不会发声的嘴唇里……

人间多了惨烈的瞬间,张家坡定格了痛彻心扉的场景。

5位烈士中,2名共产党员,排长周孝东,副排长姓李,班长姓汪,分别来自湖北、河南、河北与安徽。从相关部队转来以后,有关记录已经散失,连姓名和老家地址都未曾留下,只留下模糊的背影,在风中渐渐飘散。

眼前一条水泥路,从金色的稻田中延伸向远方,远方是水库拆迁后留下的残垣旧墙在杂草中隐现。

走过水泥路,一个高大的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在我的面前。几处新立的石碑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四周的廊壁上,铭刻着南山根据地的历史和诗文题词,凝重着庄严和执著。

纪念碑的后面,是当年修筑的五座新四军烈士的坟墓,坟草萋萋,碧树环绕。

陵园里静谧肃穆,台阶下方,一位老人在平台上晾晒新收的水稻,他叫李本荣,当年,新四军的临时医院就曾设在他家。

李家台村在解放后称之为五团大队,九个生产小队就分布在十多条山冲里面。撤销大队建制改为李家台村后,九个小队对应改为九个村民小组。我家属于第七组,全队二十户人家,多数家庭都有人参加新四军和当时的抗日游击队的经历。仅在全李家台村,从抗日烽火中走出的老战士,就达四十多人,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钟祥的斗争史册中——

“南山立马楚天低/日照层峦惹眼迷 /无意流连风景好/只缘田野尽蒿藜”

“镰刀斧头耀襄东/赤膊高举火炬红/盛事远传三中队/光荣永留九里冲”……

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原军区实施大规模军事围剿,新四军五师被迫突围,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失去联系或掉队负伤的战士,回到家乡务农。多少年来,他们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着被战友鲜血染红的山川大地,恰如那绵延的芳草,扎根南山,生生不息。

墓园太寂静、太苍凉,总让人忆起那个动荡的烽火年代。

我曾无数次梦中来到这里,眺望烟波浩荡的李家台水库。水库建设之初,当年环绕张家坡散居在几个山洼的村民已经搬到更远的地方,留下那些遗落在岁月深处的断壁残垣。

壮士虽无名,精神永留存。为纪念烈士群体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年在李家台学校读书的一批学生,如今有的已成为当地或异地乡镇的党政领导干部,有的成了人民教师,有的是商界的成功人士,但他们始终难以忘怀留在心中的那份缅怀,那份感动。他们奔走呼吁,多方筹资,在政府的支持下,原张家坡烈士墓重建为烈士陵园,成为南山红色文化的故乡,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久的遗址,但遗址不是遗骸,它永远澎湃着生命的意志和豪情。

陪同我瞻仰烈士陵园的,是当年的小伙伴和他们的后代。一个是钟祥金丰农资配送中心的总经理张代贵,一个是李家台村的村长助理李飞。李飞的母亲是张代贵的姐姐,他们姐弟都是我童年一起成长的伙伴,几十年的岁月风雨中,凝结了深厚的情谊。

我曾带领学生深入到李家台七组,在这里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走访新四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五师突围”悲壮经历。如今,他们中的多数已埋骨荒山,他们和昔日的战友同伴一起经历了昨天,却不再拥有今天和明天,留下的,是萦绕于怀的悠悠往事和不尽慨叹。

在李家台烈士陵园入口的红色驿站处,屹立着一块红色的纪念牌,上面书写着李家台当年参加农民运动和新四军人员的名录,有名有姓有职务的总计四十多人,堪称红色故土,一村忠烈。除去早年牺牲的烈士之外,其余的在世时我都认识他们。在我的眼中,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过着极其平凡的日子,很难把他们同驰骋疆场、浴血杀敌的勇士连在一起。其实,他们中,很多是南山地区领导人彭刚、谢威、饶毓卿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事,为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事业,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是永远的英雄。

时光老去,后人可还记得他们为何而战?

岁月倒流,“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战争的残酷和一视同仁是人们无法选择的,但直面人性的原则和承诺,人们可以做到。当我们把历史当做符号去对待时,可以轻易地作出评判,而当历史被还原为一个个有肉身、有情感的人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不自觉地泛起起伏的波澜。这是人类本真的大爱,是对一切朴素情感的认同和珍惜。也许,那些寻常时刻里并没有激烈的冲锋、没有神性的光芒,只有坚韧的战士、不变的信仰!

我抬起头,举目四望,苍松默立。阳光,从李家台大坝的上方照射过来,柔和而迷离。山坡上的青草,在阳光下起伏连绵。风在青草上行走,发出轻轻地低吟。

那草浪,一波连着一波,奔腾不息。

(通联:海南省海口市)

上篇:没有了
下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分享到

© 2019 今日钟祥
ICP备:鄂ICP备2020023045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