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彧:1929年11月出生于河南伊川沙园村,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文工团团员,负责音乐创作和器乐伴奏;1951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复员。先后在钟祥中学、钟祥县第二中学、钟祥县文化馆等单位工作。1986年离休。现居钟祥市阳春台啸风阁。
□ 杨 彧 讲述 宋国昌 整理
1954年秋,我和两位战友奉十六军军部文工团首长之命,前往一个叫“真釆洞”的偏僻小山村,采访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的支前模范石吉荣,为抗美援朝戏曲创作积累素材。
1952年那场历经四十三昼夜激战的著名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投入了十多万兵力进行殊死决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最终粉碎美军的强大进攻而宣告胜利结束。上甘岭战役一开始,朝鲜人民就对我志愿军进行全力支持,仅上甘岭主峰武圣山一带的村庄,就出动了8000余人的支前队伍,石吉荣是其中的一员。这支队伍冒着敌人的炮火,奋不顾身地为志愿军运送物资,救护伤员。
石吉荣在抬担架抢救伤员的途中,不幸被敌人炸弹把右腿从大腿根处炸断。伤愈后的石吉荣坚持不下战场,在通向前线的要道上设了一个茶水站,冒着枪林弹雨为上前线杀敌的将士和支前干群送上热腾腾的开水。她的英勇事迹,立刻被朝鲜《劳动新闻》和中国《人民日报》报道。停战以后,面对被战火焚毁了的废墟,志愿军将士根据志愿军总部“参加朝鲜重建”的指示,为她重修了三间房屋,购买了缝纫机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去真釆洞的路上,我们想象和议论着石吉荣的模样。三人猜想她一定是位身材高大、粗眉大眼、皮肤黑里透红、大喉咙高嗓门、性情泼辣、风风火火的女汉子!
到达真采洞,联络员(翻译)把我们带到石吉荣的家。看门的大嫂说:“石吉荣到郡(县)里开会去了,明天下午才能回来。”于是,村里安排了一个18岁、名叫宋顺女的姑娘负责接待我们。这位个头不高、性格活泼的朝鲜姑娘,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的支前工作,对志愿军战士有着极深的感情。所以一见到我们,就有说有笑地把我们安排在石吉荣家的堂屋里,紧接着去忙前忙后地烧水、做饭。
因战争刚结束,生活条件艰苦,我们每到一处都自带粮食。宋顺女用我们带来的食材做好饭菜,便假称自己已经吃过了,故意避开,开始几次我们并没有在意。又有一次,晚饭做好后,她仍要借故走开,我们就劝她一起吃。她不肯。我们故作瞋怒状说:“只做饭不吃饭,哪有这个道理?难道朝鲜儿女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是一家人?”见我们把话说到这份上,她才和我们一起用餐。从那以后,宋顺女就亲热地叫我们“志愿军哥哥”。
第二天下午,估摸着石吉荣要回来了,我们就在大门外的路口迎候。见到石吉荣的那一刻,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十分温柔的朝鲜姑娘:皮肤白白净净,眼睛圆圆大大,见人略显羞怯,因伤残的中等身材,已失去了女性青春的袅娜感。她与人说话,轻声细语,白晢的笑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红晕,如果不是在她家门外专门迎候,只是看见她依靠着一双拐杖行走,我们很难把她与想象中的战斗英雄联系在一起。
刚开始接触,石吉荣略显拘谨。但很快我们就熟悉并且放开了。她见宋顺女叫我们志愿军哥哥,就微笑着问:“我也叫你们志愿军哥哥,好吗?”我们都笑着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可以,当然可以!”于是我们交谈起来,她便称我们志愿军哥哥,我们也直呼其名,唤她“吉荣妹妹!”显得格外亲切,就像一家人似的。石吉荣尽管年龄不大,相貌也无特别之处,与别的朝鲜姑娘一样温柔,但她的姓名和英勇事迹却传遍了世界。我们在采访中总希望能听到她说出一、两句豪言壮语,以展示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说来说去,她总是那么几句平常话:“我们朝鲜人可怜啊!赶走了日本侵略军,又来了美国鬼子祸害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我们打敌人、保家园,忍饥受饿,流血牺牲。可我是朝鲜人,能做些什么呢?只好去抬担架救护亲人了。”“我的腿是美国鬼子的炮弹炸断的,他们为什么要跑到朝鲜来横行霸道呢?”“中国志愿军在那里与美国鬼子拼命,我能烧点开水给他们喝也算是尽了一份心。”朴实的语言反映出石吉荣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在真采洞采访期间的每个夜晚,青年同盟(相当于我国的共青团)盟员们都要集中到石吉荣家的偏房里开会学习,我们就在堂屋里整理白天采访到的材料。青年同盟盟员们活动一段时间后,总要嘻嘻哈哈地拥到堂屋里来,与我们一起比划说笑交流、教我们唱朝鲜歌跳朝鲜舞、打扑克捉迷藏逗趣娱乐。隔壁的朴大嫂性情泼辣、热心快肠,特别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热闹。朴大嫂有个五六岁的女儿,名叫玉子,朝语读作“敖格杂”。每晚总要带着她来到石吉荣家。每次来时,总要带一些炒花生或爆玉米花,给热闹场合增添新的内容。当时我曾写下一首小诗:
《踏莎行·山村情》
山村夜晚,嘤嘤嗡嗡,隔壁学习众同盟①。
陡然笑语冲天起,翩翩入室似群莺。
围桌台际②,嘻戏相争,“姆洋”③,“松娘”④融融情。
阿姊玛尼:“毛克咋!”⑤苞谷花儿端半升。
由于朝夕相处,每晚欢快相聚,我们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半个月后离开时,石吉荣、宋顺女等人送行十数里,依依不舍,她们用不熟练的汉语重复着“哥哥,再来!”我们也学着朝鲜语说:“再见!高马思密达(谢谢你们)!”在山坡转弯处,远远地望见她们举臂挥手、揩着眼泪,看着看着,我们也掉下了眼泪……
朝鲜语翻译:①同盟,即朝鲜青年同盟会,相当于我国的青年团。②台际,即捉猪子,扑克牌的一种玩法。③姆洋,即跳舞。④松娘,即唱歌。⑤阿姊玛尼:毛克咋!即大嫂子喊了一声:吃啊!
(通联:钟祥市阳春台啸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