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云霞
素来喜爱毛泽东的诗词,喜爱他诗词中气势磅礴的豪迈意境。毛泽东对井冈山情有独钟,他写过《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还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七首关于井冈山的词作。今年恰逢建党百年,令我忆起十年前的那次红色之旅,我曾如此真实地走进井冈山。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属山岳型地质风貌。这里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进入井冈山,一路上空中若有若无地飘着雨丝与雾气。
途径黄洋界时,云海翻滚,犹如乱云飞过山脉,座座峰峦似孤岛一般在茫茫云海中若隐若现,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井冈山给我的第一印象:此处山高峰险且景象万千。“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难怪毛泽东曾三次在词中提及黄洋界,并且写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到井冈山不可不看龙潭瀑布。龙潭瀑布有五潭十八瀑之称,最为壮观的当属碧玉潭。碧玉潭掩映在巍峨的群山之中,它三面危崖如削,当我们乘坐缆车到达碧玉潭时,远远地看到瀑布如万丈白练凌空飞泻而下。苍茫的林海中峰峦叠嶂,藤萝绿苔入眼帘;峪壑幽深,溪流澄碧引入怀。险峰上丛林郁郁苍苍,山谷底溪流潺潺叮咚。仰望飞瀑,松柏修竹相迎,幽草漫山重染,更加烘托出飞瀑的壮丽与秀美。只见瀑布由高处倾泻而下,飞花碎玉般扑入碧玉潭。翠绿的山峦,银白的瀑布,碧绿的碧玉潭;山峰处薄云轻舒,云雾缥缈,宛如一幅幽美的水彩画,人似画中游。走进谷底的小溪,赤足穿行于石缝间,清凉的山泉亲吻着脚丫,溪水清澈见底,溪底石块历历在目。高山近水,苍松翠竹在目;玉溪碧潭,鸟鸣啾啾相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1965年5月,毛泽东故地重游写下这首《念奴娇·井冈山》。五井指的是大井、小井、上井、中井和下井。毛泽东曾在大井居住过,这里是他和贺子珍结婚的地方。在大井村参观毛泽东旧居,旧居粉墙黛瓦,竹林葱茏。此处建筑物古色古香,古朴凝重。因气候湿润多雨,廊前、屋下和天井中都用鹅卵石砌有排水沟。每个庭院独立却又相互关联,一排整齐的院落由一条穿堂通道连成一体。南方多树木,所以廊柱皆以树木为料,就地取材。木门、木窗、木门槛,木夹板做成的墙壁。每间房一明两暗,由天井采光,既安全又明亮,别具一格,极具客家建筑风格。屋后一片片葳蕤的竹林,青翠欲滴,微风轻抚,竹影横斜,轻轻摇曳,婷婷袅娜,给人以宁静幽深的遐想,美不胜收!
看到毛泽东曾经用过的油灯、砚台,想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感慨万千。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时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无论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经济时代,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法宝。
有机会,我会再上井冈山,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切地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美,感知它美的深刻含义。重新领会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所书“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的壮美画卷。
(通联:钟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