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zb.zxnews.net/Img/2019/9/pc201909092ce28d0282574df58e1f67ffb3c700cc.jpg
一个是因意外事故而错过儿子七年成长历程的父亲,一个是教导主任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我是第一次做父亲”“我也是第一次做儿
http://b.zxnews.net/content/2019-09/07/001244.html

等待处理…

什么是“成功教育”

——电影《银河补习班》引发的思考

2019/9/9

一个是因意外事故而错过儿子七年成长历程的父亲,一个是教导主任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我是第一次做父亲”“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子”,两段人生并行又交织,牵出贯穿全剧的叩问:什么是所谓“成功的教育”?

主人公马皓文,带着儿子感受自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坚强,临近期末考大关却给儿子请假带他去旅行,看航空展,在灾难临头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动脑子,所展现出来的无非是“培育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其发展个性”之所谓值得提倡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众人皆知,因此单从这一点看,电影并没有传达出更新的思想,而似乎是用一个冗长的故事来再熬一遍已经熬烂的鸡汤。

而与其他教育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此故事的叙述者是那个逆风翻盘的孩子,连接起全片的,是儿子对不同教育方式的感受。就算看似玩世不恭,谁的话也不愿听,他却很在乎每一个教育者的想法:母亲的话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也让他觉得考上清北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阎主任对他失望透顶,他觉得自己真的只是这样了;当亲生父亲马皓文对他说他一定能行时,他的眼里又有了光……教育永远不是教育者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反观我们自己及身边的很多家庭,我们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探寻的确不足。我曾接触过一个被学校开除的所谓“不良少年”,当有机会真正和他静下来谈话时,他对我说:“我被开除后偶然见过一个老师,她说她真的不想放弃那些落后的孩子,我想如果我当时的老师是她,而不是天天因为调皮和成绩差而打我的班主任,我也不会那样厌恶学习。”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必然无法全面顾及每个人的心理,这个时候,家庭教育的影响变得更加不可忽视,而该影片正是创设了在校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排挤的同时又恰好有个极度顽固的教导主任的极端情形,从而突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巨大影响,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电影中承担教育重任的是马飞的父亲,而母亲则是担当了一个在外拼命赚钱的角色,这与当下流行的家庭分工恰恰相反,虽有夸张,却无不在揭示着:贴上“父亲”的标签,除了努力挣钱,你还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你可以细腻到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也可以鼓励孩子,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或许我们身边并没有像阎主任那样过于在乎学校声誉教导主任,并没有像馨予那样完全抛开家庭教育,将教育重任甩给学校的母亲,但他们所反映出的问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于是,在这些人物生动浮现时,你不禁问:他(她)是不是你?

电影中一个细节非常令人难忘:主任提着从马飞书包里翻出来的飞机模型把马飞拎过走廊,教室里传出愈来愈响亮的读书声“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上篇:为师的幸福
下篇:连载小说——伴 娘
分享到

© 2019 今日钟祥
ICP备:鄂ICP备2020023045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