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蓉
提起乡愁,大家一定都会想到诗人余光中的诗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今天,我要说说我的乡愁。
一、大山
我出生于一个叫客店的小山镇。那里群山叠嶂,绿水环绕,如今已成为湖北省旅游慢镇网红打卡地。十多岁时,跟随父母离开了客店,到县城生活。每次回老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跟大山有着深深的默契。我深情地望着她,她也深情地望着我。她仿佛在说,“欢迎你回来,我一直都在”。那么大山给予了我什么呢?一种朴素的情感,始终心存敬畏,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你看,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雪雨,大山永远给你最真实最美丽的一面。虽然离开客店二十多年,却一直关注老家的发展,镇政府微信公众号“山水客店”的每一次更新都会勾起我浓浓的乡愁,让我无比思念我的大山。
二、老师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客店小学来了一位男老师,18岁,荆州师专毕业的,姓罗。我一直记得,罗老师喜欢穿一套蓝色的运动服,喜欢在墙上画画。他的到来,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知道了,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经常在课外活动时,给我们朗诵中外名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文学。英国作家毛姆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是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回忆这过半的人生,可以说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我很庆幸,无论是怎样糟糕的境地,我的眼里依然有明月与星辰。罗老师不仅仅教会了我知识,他还告诉我,“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多奉献,少索取。”这句话我会牢记一辈子。也正因此,我一直快乐、豁达地生活着,所以说,我很幸运,在特别小的时候遇见这么一位良师,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三、明灯村
我父亲是客店镇明灯村的,这个村子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美丽乡村建设“明星村”之一。我记得,在八十年代,明灯村是镇上最早买黑白电视机的村子。我爷爷有工资,所以那个时候也买了一台,但是呢,有三个儿子,所以每家轮流看。记得有一次,电视刚刚到我家,我真的是看得如醉如痴,可是爷爷告诉我们,最小的叔叔要结婚了,电视机要收回。我记得,当时电视机被父亲送走时,我一直跟了很远很远,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因为父亲和母亲都在镇上上班,所以,每次过年的时候,我们要回明灯村爷爷家过年,我还有个弟弟,所以呢,回明灯村的时候,我父亲骑一辆自行车,前面坐着我,后面是母亲抱着弟弟。这样的场景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四、供销社
小时候,我是在镇上供销社院子里长大的。那个时候,供销社是镇上唯一的一座高楼。一楼是商场,顶楼是娱乐室,中间楼层还有一个大会议室。记得母亲他们经常开大会,什么评先表模呀,什么月底总结呀,县里会议精神传达呀,总之大人们在开大会,小孩子在开小会,大大小小坐一满屋。
供销社是小镇上唯一的商场,物资齐全无假货,质量绝对有保障。我印象最深的一种结账模式是,商场上空有几条铁丝来着,有无数个铁夹子夹着票据在售货员之间来回穿梭,热闹得很。作为供销社职工子女最大的实惠是,可以最先品尝到新出品的零食饮料,比如鲜果冻、可乐等;最先穿上时髦的衣服,比如蝙蝠衫;最先用上擦脸膏,比如百雀羚。每次院子里进货的大卡车一回来,那就是我们小孩子的节日了,欢天喜地的。我那个时候,最盼望的是母亲值夜班,那样我可以在图书专柜把各种好看的书看个够。
下午放学后,我们最喜欢的游戏是在两棵树前分两组比赛系红丝带,队员们在对方的树上把红丝带系成死结,然后看谁先解开。还比较喜欢的游戏就是捉迷藏了,反正院子大,到处都有藏身的地方,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夏天的夜晚,我们一起捉萤火虫,或者在自家门口的凉席上仰躺着数星星。大人们会给我们讲一些打仗的或者聊斋故事,常常吓得我们直往大人们怀里钻。
供销社大院承载了我们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如今,供销社已变了新的模样,融入时代改革的潮流之中。但曾经那些有趣的日子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永难忘记。
离开老家已经二十余载。前几年我的女儿在北京求学时,她喜欢坐绿皮火车回家,在路上得一天一夜。我问她,你每次回家跑得累不累?她说,哪有嫌回家的路远、嫌回家累呢?
是啊,永远不觉得回家的路远,老家一直在那里等我们,这大概就是我们说不完的乡愁吧!
(通联:钟祥市财政局)